|
44823
浏览
/
38
回复
手腕上的思考 – 取舍之间 / 勞力士藍黑圈
2021新年起始,在购入了爱彼、沛纳海二块表之时,
又回忆了一番八个月前的心理状态,也算个年终总结吧。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八个月,
回首当时,心里的纠结真是无以复加,
而回过头看,事实上当初对疫情的担心似乎也是多余的,
而且这一笔卖表的钱,对我的生活来说其实完全构不成帮助。
当下,最大的心魔应该是对疫情的恐惧,对未来的惶恐,
才促使我做了卖表的决定。
后悔吗? 并不会。
如同当初文末所说的,如果自己不戴,
那么这块表的价值就无法体现,是种埋没与浪费。
发表这篇自己的日记,也不为什么,
就当作跟论坛兄弟们分享分享心情罢了。
***************************
2020 / 0605
此时此刻,在去表贩子店里的路上,
包里装着的是我的劳力士蓝黑圈,心情挺复杂,
好像有点变卖家产,一股败家子的味道⋯
买卖手表,本是钟表玩家常事,
却不料,自己当初认为的仅收藏,不变现,
在短短的几年后就在自己手中打破了初衷。
2016年,透过朋友在香港三宝钟表购入了人生第二块贵价表,第一块劳力士,
起涨点,缺货前,在黑鬼与蓝黑圈之间,
我选择了这块一眼难忘的双色陶瓷格林尼治。
事实上,当时的我对于劳力士没什么概念,没有特别喜悦,亦未有花钱的快感,
购入手表,仅是当时钱挣的多的一种犒劳,给自己一些奖励,一点证明,一个里程碑。
数年之间,贵价手表也慢慢越买越多,越来越贵,
光是劳力士就占了6块,钢款、间金、全金几乎只要是热款,拿得到都不放过。
偶尔在闲暇之余,看着自己的表盒逐渐壮大,
没事上上链,拍拍手表,把玩着搭配衣服,
心里的满足无以复加,但也出现了一些迷茫。
那么多手表,哪里戴得过来?
那么多手表,意义到底何在?
我开始有些犹疑,又回到了一个老问题上:
到底是需要? 还是想要?
以前一块汉米尔顿可以一戴9年,
现在旧的都戴不过来,还每年都想买新表,
是心态膨胀了,还是真以为自己了不起了?
然而重点是,那么多好的手表,细数起来很多一个月都戴不到一次,
那么对于手表来说,是不是一种亵渎,一种浪费?
2020年,疫情。打坏了很多我预想中的计划。
原本不该有财务缺口,却因为一次疫情出现了意料之外的事;
倒也不是缺钱,家底仍厚,可是急速降低的现金水位令我烦忧。
所在行业景气尚未反转,新项目也还未有消息,
我开始思索有没有必要先囤一些现金在手里以备不时之需,
这个时机节点,现金为王,唯有现金方有话语权,
心里盘算至此,又听说最近劳力士钢款的行情越发紧俏,
原本居高不下的行情没有因为疫情而减缓,
好奇的问了下贩子朋友最近的行情,没想到比我预想的还要好,
戴了多年品相一般,当初入手58000,现在竟然市場值90000,
卖给贩子竟然还能小赚一笔,不愧是号称理财产品的劳力士⋯
******************************
回程,地铁上,我问自己,后悔吗?
心情依旧复杂,
但看到卡里稍稍上升的现金水位又没有什么舍不得的感觉。
我觉得,我太感情用事了。
手表就是身外之物罢了,不戴,就是种浪费。
如果能在别人的手腕上发光发热,总胜过锁在我的表盒内黯淡无光。
劳力士就像个理财产品,至少目前如此。
如果不在市场上流通产生交易利润,那么也就枉费了它受市场追捧的价值性。
而我现在对于未来感到忧心不安,
如果卖了一块手表能让我心里踏实些,安稳些,那么它也就尽了一块贵价表最大的义务了。
综合以上几点看来,这块表确实已经发挥了它超乎本身的价值,
我还有什么好舍不得?还有什么好纠结的呢?
想到这里,豁然开朗。
我知道自己的个性,每个第一次都会有很多想法,
要用很多方式说服自己,比如说写篇日记哀悼之类⋯
未来,还买不买表?
肯定买的,总还是希望人生往上走,
每一次的购入都是给自己的一份礼物一份证明。
未来,还卖不卖表?
可能会卖,但当然希望可以不卖。
毕竟会有卖表的念头多半是人生忐忑之时,
我可不希望人生中有那么多的迷茫与不安;
但是经过此次经历,至少也算有过一次取舍的洗礼,
虽然我不是非常喜欢,但这样的经验,挺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