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命里缺表 于 2021-4-12 10:02 编辑
本以为年初入了卡西欧的轻智能腕表后,玩表之路就告一段落。但事实证明人是不能闲下来的,闲下来就开始作人民币。看着表盒里留下的表款 其实已经很满足了,人对于生活,贵在知足,那才能常乐。可是为啥就觉得缺呢,因为还是少块表。哈哈哈哈,这理由立马被夫人给鄙视了。工作闲暇之余还是忍不住打开腕表之家的主页,看着表友的新帖,各个款式,总觉得自己还是要找一块感兴趣的表款。我对表的理解不局限于品牌价值,更多的是要求表盘、表壳有工艺,戴手上可以随时欣赏。所以对于表的设计理念,承载的文化故事以及工艺很在意。玩过GS的表友很容易落下的毛病,就是变态般喜欢去品味表款的细微工艺。但对于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瑞表来说,能够表盘,机芯都细致的,其实寥寥无几。一半密底,一半透视,ETA还占据半壁江山,所以当玩多了瑞表,德表,日表的GS。已经觉得穷途末路了……这时候突然想起,高端腕表的手工艺除了三问,珐琅彩绘,就是雕刻了。但是雕刻工艺,除了百达翡丽,朗格,和格拉苏蒂,要价格适合工薪阶层的好像也没有了。就那么无聊的看着论坛,瞄了一眼手边的G-shock,猛然想起四五年前入手过得MRG红武士。这就重新唤醒了我内心的想法。对呀,MRG之前有工艺大师制作的锤起,后有锻造的月山,然后好像我就没关注了。打开官网MRG主界面,扑面而来的是20多只MRG,虽然琳琅满目,但是看一眼就知道那几只是手工艺品了,对,就是贵的!那金灿灿的锤起,还是如此的壕气。哎,怎么有只比金色更贵的,打开网站研究才了然,龙吟制霸——冲击丸!或许看到这里绝大多数表友会因为价格横向对比其他品牌,然后因为机芯的技术,品牌价值,市场保值率从而放弃这只表。一只电子表,让个老头锤刻了一条龙就卖到这个价格,买什么二手不香,不显得有品位,要买这卡西欧?前面提到的格拉苏蒂,二级市场价格加上背透机芯的雕花,不香吗?买其他瑞士品牌还能有的找,非要买卡西欧,莫不是傻子吧。结果事实证明,确实,我脑子坏了,这次还坏的很彻底。谁说,对于消费欲望,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遇到喜欢的换谁买东西都会有上脑的冲动,所以这次我打算遏制一下,暂且忘记这事。就这样两周以后,夫人在翻看我的浏览记录,突然看到了冲击丸,就说了一句:这表看上去就是我很吊我很贵的样子,你喜欢吗?当时先是一愣,然后憋了半天一个:嗯。然后夫人又追了一句:那买了吧,比市面上那些表好看。此话一出,我就安奈不住了,直接电话联系专柜,问了两家旗舰店就问到一家有货。这下不冲动,更待何时,夫人卡一甩,我就油门一脚,直奔专柜。刷卡,撕膜,截表带,一气呵成。当再一次见到MRG出现在手上的时候,带着原来红武士的那份感情,才意识到还是会有让我兴奋的腕表设计。正应了最近看到那句:我有劳力士,但是我更喜欢戴卡西欧G-SHOCK。

当打开外包装看到这个木盒的时候是惊讶的,第一次见到除百达翡丽,宝珀,江诗丹顿以外在木盒子上用心的表款,还是这种品牌价值只在潮牌前线的。果然日本人是把专注和细节都给予了平凡。
这个材料不知道是铜还是铁,很沉。就这字母整体设计而言,我个人的认知是,设计师有意的在字母下方设计了灰烬的质感,凸显字体在经过锤炼后的那种不张扬的力量感。对于这整块的标识,还暗藏玄机,最后彩蛋。
盒子的上部分和下部分比例是1:1,规整的切面线条和平整的缝隙,虽然可能90%是机器切割,但是又表明了卡西欧工厂对于细节的专注。
1:1的上下比例,又发现盖子可以做陈列使用,表明表款的身份。从盖子LOGO的做旧到腕表上做旧工艺的延续,那种相通的感觉,不言而喻,没有一丝丝的违和感。
就是这条龙,凿刻的还是很有很有飞腾的力量感。
深邃的颜色,厚重有力。时刻,指针的颜色并不会很突兀,搭配的恰到好处。
一直在找资料也不知道,这种凿刻是否也是大师手工所为,还是单单只是那条龙。
这个角度,龙吟,凿刻,钛结晶纹,一览无余。
限量LOGO,结晶的纹路也是很美。
金色的LOGO,这次很凸显。在日本,蓝色和金色都是高贵的象征,这次的设计元素有了这两个配色也是让我大爱的一个原因。限定款的指针和普通款的针一直有着明显的区别,这种有力不张扬的指针,更有高级感。
最具特色的小表盘,这种亮蓝配金色,在GS的表款上被叫做海上日出,冲击丸上对比其他暗蓝色也是十分亮眼。细节处还是能够看到MRG的品控有待加强,长针的夜光左右两边一高一低,明显没有很精细,对上这个价格有点打脸。
这个小表盘的立体感让我想到了古罗马斗兽场,整个表盘的菱格纹,能够很好的在光线下读取时间。日历窗可以看到印刷的厚度还是在很低的层次,没有GS那样的饱满。
腕间艺术品就是能够随时随地在工作劳累后,很方便的用于调剂下心情。阳光下,表圈,表壳,表带的层次感还是很清楚的。尤其是蓝宝石镜面下的一圈蓝色,映衬了龙的飞跃。
用此贴纪念下四五年前曾经拥有的红武士,如果现在和冲击丸同框,那就是红蓝双全了,
日常惯例认证下
偶然在夜晚的白炽灯下看到,这块标识竟然会泛蓝,和表身的蓝色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显现的方法确实意料之外。在盒子上连光线的变换都考虑到了,不得不说,这种设计思路考虑的是很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