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表论坛 > 海鸥论坛 > 帖子详情
海鸥机芯简略整理(从ST1到陀飞轮、三问、万年历) 美图
997778 108
只看楼主
路浞2
路浞2 楼主 版主 认证表主
本帖最后由 路浞2 于 2021-4-12 17:13 编辑
我不知道我算不算是一个念旧的人,但国表,的确应当自强不息,也实实在在离不开每一个爱表人士的支持。
入坑国表之后,一直就有做相关的收集整理资料的事情,方便自己查阅,不少表友反应想了解海鸥的相关历史,却无从了解,我想了想,说国表故事的人不多,或许多一个人,分享,或许就,多一个喜欢国表。现在,我已经把我了解的海鸥,说给你听了。希望,你喜欢。
文章来源(孔宁先生分享及文章“浅谈五一表”,海鸥品牌年鉴,机械腕表与中国智造,国货的前世今生,中国计时仪器通史,腕表之家名表通及爱表族的国表论坛的表友分享,为方便了解,图片大部分来源网络,侵删),喜欢的朋友也可以找来看看,多了解了解。
故事开始前,先分享一套海鸥纪念套装,以此开篇,再合适不过。


2013年,海鸥58周年厂庆,发售了一套FK套装,以其历史上著名的表款为原型,再现了当年国表的风采。
复古是一个很让人着迷的词,
一款有着老味道的机械表,
它所勾勒的轮廓,
散发的古典韵味。
即使几十年变迁,
可你看,
窗外的岁月静好,
指针的时间流动,
它,就在那里,
安静的躺着。
等你把它捧在手心,
清清拧动发条,
放在耳旁,
滴答滴答,
都让你梦回当年,
时间回溯,
海鸥的故事,
随着思绪,
慢慢浮现。


收藏

路浞2
路浞2 版主 认证表主 沙发
本帖最后由 路浞2 于 2021-4-12 17:21 编辑
新中国第一枚手表-五星表
1953年,天津市各私营钟表商店职工在工会领导的推动下,与私方经理进行协商投资方向事宜的洽谈。天津怡威钟表店经理吴汉臣、吴宗绪与工会负责人张书文协商一致,由该店出资与公私合营的华威钟厂(天津手表厂前身)共同研制手表。1954年底,在华威钟厂的二楼成立了以公方厂长杨可能、张吉升为组长的手表试制小组,组员分别有怡威表店修表匠张书文,从亨得利调来修表匠江正银(原华北造钟厂工人),从育华五金工具厂调来孙文俊(原孙育华表壳作坊),和华威造钟厂铣工王慈民等4人。

1955年1月,在渤海之滨天津,这四个分别来自不同工厂的手艺人在一个小作坊用有限的工具开始新中国的第一只手表的研制工作。从瑞士“兴达柯”( Sindaco)的15钻粗马表设计出发,经过近100个日夜的奋战,于1955年3月24日5点45分,随着清脆的“嘀嗒”声在这间并不起眼的小平房中响起,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枚手表诞生了!表盘上有“中国制”三个金字,logo为五颗红星,下部标有“15占”字样,18000震频,动力储存约22~24小时,成表两只暂定名“五星表”。 经测试面上日差-90秒,面下日差-60秒,戴在手上日差-120秒,走时基本正常。

关于五星表制作过程:
除游丝,发条,钻石等零件外,其余零部件都是用一般机械加工设备和自制工具完成的。当时的设备只有四台机床:瑞士进口“伯尔金”一尺小车床,国产两尺小车床,自制万能铣床和台式钻床。检测工具为0~25mm大头千分尺,游标卡尺各一把。
表壳、时分针、表盘是从外地工厂定做。
先后投入18套零部件,最后装出成品表6只,装、调一只表需1.5小时左右。校对走时是用厂内走时准确的座钟进行的。

1955年3月26日,天津工人日报登载“我国自制手表成功”一文。

这款手表进行了非常小量的生产,事实上每只都是纯手工制作。而且当时的条件很艰苦,没有如今的各种加工机械,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这4位老先生的名字,也的确值得被铭记,正是他们的努力,让新中国手表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飞跃,五星表的诞生,结束了中国人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揭开了中国制表的新序幕,中国制表业从此进入了蓬勃发展,百表争鸣的时代!!!
为迎接1955年五一劳动节的到来,3月25号又投入12只料与劳动节前组装出成品表4只。

回复
路浞2
路浞2 版主 认证表主 板凳
本帖最后由 路浞2 于 2021-4-12 17:31 编辑
ST1,ST2机芯与中国早期产品化手表-五一表
按照当时的形势,粗马表(销钉式擒纵机构)已经落后于国际水平,而且上海手表厂于1955年7月上旬成立研制小组,研制17钻细马防水表,给了天津手表厂很大的压力,但有压力就有动力,1955年7月中旬,天津手表厂制定“手表实施计划草案”决定参照瑞士铁达时(FHF 25/28系列)的结构进行仿制,1956年5月完成第一次批量36只试制样表。同年12月完成第二次批量23只的试制任务,并进行了技术鉴定,验收合格,机芯型号定为ST1。搭载该机芯的手表亦被定名为“五一表”。自此,中国自主制造的量产腕表机芯(ST1机芯)诞生了。

1958年期间,ST1机芯年产约2000枚左右,由于供不应求,需要凭票购买。而你,是否对这样的旧时光,颇有感慨呢?

1959年苏联专家来到天津手表厂帮助其改良ST1机芯的设计和加工工艺,最终定型为ST-2机芯,(在细节上做了增强,包括防震和更多钻数,提供了走时精度,机芯厚度也相应增加了,由原ST1的4.6毫米增加到ST2的5.4毫米)。

1960年苏联专家撤走,天津厂在1960~1963年期间,继续对ST2机芯改进,主要是机芯增加避震器,表壳材质也采用全钢材质。型号标注:ST2A。
1965年4月,ST2防震表通过了轻工业部的技术鉴定,正式投入生产,开始定名为中华牌,后来改为五一牌。

五一表截至1971年后,不再生产,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现在,我们来一起梳理一下这段时期的2条线:
第一条线是五一表机芯变化脉络:
17钻无防震光摆蓝钢平钢轮(ST1):第一代的“5.1”牌手表代表型号为58-001,表盘上有“17钻防水”与“中国天津”仿宋体手写字,采用ST1机芯,早期ST1银色光摆,后期为黄色光摆,无避震,长快慢针,蓝钢大小平钢轮,半钢(注意,这个时期没有全钢的),凹轮系夹板、单螺丝摆夹板。

除了汉字五一牌后盖,这个时期的58-001后盖大概有三种形式,其中有的后盖标注zhung guo zhi zhao,很多人觉得这是错版,其实更多的,可能只是那个时期汉语拼音还没做出统一规范,故而用的还是天津方言去做拼音而已。
18钻无防震光摆倒角钢轮(ST2): 第二代的“5.1”牌手表增加一钻,除过渡时期的表款外,表盘大多有“18 zuan”字样,机芯型号“ST2”,凸轮系夹板(呈现效果ST2比ST1机芯厚)、三螺丝摆夹板,倒角钢轮,无避震,短快慢针。

18钻防震光摆倒角钢轮(ST2A): 第三代的“5.1”牌手表,机芯型号ST2A,在ST2基础上增加避震,表壳全钢,表背大多刻“防震防磁”字样。

在ST2向ST2A过渡时期,还有一款表,比较少见,就是18钻的汉字“天津表”,盘面6点位置有五星和无星之分。

第二条线是表厂名字的变化脉络:
随着天津投产细马表的成功之后,国家开始着手手表厂的规模建设,
1957年1月天津市成立了天津手表厂筹备处,为了解决筹备资金不足问题,以坐落在河西区土城的国华秒表厂为主体来筹备新厂,下设手表厂和秒表厂两个车间。
1958年6月天津手表厂筹备处撤销,厂址迁址红桥区丁字沽二号路原轻工技校院内。
1958年10月1日正式定名为天津市五一手表厂。
1959年12月2日,天津市把南开区复康路11号拨给五一表厂作为新厂用地。
1962年1月5日,天津市五一手表厂更名为天津手表厂。
1962年12月,新表厂建成,厂址由红桥区丁字沽正式迁址到南开区复康路11号。


回复
路浞2
路浞2 版主 认证表主 地板
本帖最后由 路浞2 于 2021-4-12 17:37 编辑
ST3与中国第一枚航空计时码表的诞生-304
1961年4月,天津手表厂接受当时一轻部下达的任务,立项试制计时码表,保密代号"304"。


张凤鸣,温淑杰,江达生等人组成试制小组,以维纳斯venus175机芯为原型试制,1961年到1965共试装3批样品(1963,D304原型),1965年10月,有"中国第一只航空表"之称的计时码表,D304正式诞生了,并顺利通过了走时精读等各种重要指标的检测,最终机芯按排名序定为"st3"机芯,1966年10月底,正式组装1400只成品并发往中国空军一线,正式开展属于它的航空生涯新篇章!

改批码表不对市场销售,当时为军工代号产品,一般也不被外人所知。机芯19钻,由182个部件、245个零件组成,机芯直径31.3mm厚度5.8mm, 18000震频。除具有时间指示功能外,还有分秒时段测量功能,在3点位置安装测时用计分针(量程0~30min),连续走时47小时以上,适用于航空,医疗,体育等领域。

由于国家调整手表生产的布局,1969年将此表转入西安风雷仪表厂生产。
2011年12月,现存一枚“中国第一只航空码表”于CCTV2《一锤定音》栏目以6万元成交。


既然说到了304系列,也顺带提一下,最火的1963真假之谜
近年来,1963的假货实在是多不胜数,对于买什么我一直觉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作过多评价,做工,质感,机芯调教,也有所区别,这点毋庸置疑。对于如何辨别着实不难。
疑点:
表盖蓝宝石,假。表盘泛黄,假。后盖透底,假。后盖红字,假。3点短秒针,假。

本人总结了以下几个正品版本,
1、2007年208限量(香港津联海鸥,具有海鸥总部授权证书),识别点,3点位置指针长尾巴,9点位置无尾巴,后盖xxx/208限量编号字样,机芯无刻字;


2、2013不限量发售版本FKJB(天津手表厂),流通量约1000枚,之后停产,识别点,3点,9点位置均长尾巴,后盖内侧58周年纪念字样,机芯刻字。
3、2017年5500限量版(天津手表厂),识别点,3点,9点尾巴,后盖xxxx/5500限量编号,机芯刻字;


4、2019年纪念70周年联名361版本,限量70枚(天津手表厂),识别点,表盘6点位置361联名logo,后盖xx/70限量编号,机芯刻字。

回复
路浞2
路浞2 版主 认证表主 5楼
本帖最后由 路浞2 于 2021-4-12 17:39 编辑
装载ST4机芯的天津音叉表
1965年3月,天津手表厂与天津大学合作成立音叉电子表联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只音叉电子表。其机芯直径30mm 厚度6.2mm,17钻,音叉振动频率300Hz,走时精度≤2s/d,1965年9月研制出两只音叉电子表样子,并通过了轻工业部的技术鉴定,这是我国最先试制的音叉电子表。


1969年,天津手表厂将这一新产品项目转入天津第二手表厂扩大试制,改型号名为DST2。1976年8月天津第二手表厂在DST2机芯基础上研制双历音叉电子表,至1977年,机芯定型后共生产近万只音叉表。

由于音叉表加工工艺难度很大,产品性能不够稳定,虽然音叉电子表的走时精度比机械表走时精度提高了10倍,但石英电子表的精度又比音叉表提高了10倍,随着石英电子表的普及,音叉表很快被石英电子表取代了市场。1978年前后全国个厂都相继停产音叉表,音叉表虽然没有形成大规模批量生产,但是累积的经验是宝贵的,其中的音叉结构后来又被用于军用及时仪器的时控机构,在突破技术难关后得以发展。

回复
路浞2
路浞2 版主 认证表主 6楼
本帖最后由 路浞2 于 2021-4-12 17:50 编辑
ST6 与中国第一只符合国际标准的女表
1974年初,天津手表厂由王亚舟、杨桂兰、张兆理等设计研制ST6型海鸥牌机械女表机芯,1975年3月8日,国际妇女节制造出我国第一只机芯直径符合国际通用标准的女表机芯,填补了我国手表制造业只有男表没有女表的空白。

该机芯采用二轮式的三轮输出结构,条盒轮齿数采用质数,有利于等时性,减少位差,机心直径19.4mm 厚度3.98MM,,走时精度-15~40s/d,21600震频,动力储能38小时以上,机芯型号定为ST6。

此后在ST6基础上增加日历,自动,星期历,后在此基础上延伸出直径26.6MM的外观男用机芯ST6D3自动日历。


由于ST6机芯结构先进,加工工艺好,洛阳手表厂,大连手表厂,天津钟表厂等为适应市场的需要,也批量生产ST6型女表,截至2009年底,ST6型机芯已形成镂空,铣花,自动,双历等14种系列,共生产4305.7万只。

回复
路浞2
路浞2 版主 认证表主 7楼
ST7与 自动双历高频机械表
天津手表厂成立了ST7机芯设计组,成员有王亚舟、裴一蜚等。同年9月完成设计,试制10只样机,机芯直径28MM,厚度4.0mm,采用偏二轮式的头轮输出传动形式,这是我国研制成功的功能比较完备的自动双历机械男表。

机芯平面和轴向位置利用率高,发条宽度1.6mm,具有较大的能量,走时48小时以上,机芯特点:采用小号的擒纵机构,钢制擒纵叉,国内首先采用节拍为28800次/时的高频调速系统,为提高走时精度创造有利条件;等时性,位差,面上实走时均在20S/D 之内,为了调整方便,又设计了三档快拨机构,即可实现日历,星期的快速调整;采用国际上高档表才有的快慢针微调和拨针止摆装置,自动机构采用双向上条,换向机构设计成摇摆式换向轮,零件少、工艺性好;重锤采用滚动轴承,转动灵活上条效率高;各种附加装置具有可分性,实现一机多用。双历机构的技术关键是走时换历在瞬间完成,换历能量的储存长达21.5小时,而摆轮轮摆幅仅降低13度18分,日历季候的最大力矩较小,变化平稳。

该表前后生产3000余只,由于当时ST5型手表的市场销售状况良好,该表结构复杂,设备能力不足等原因,未投入大量生产!从现有资料可知,此机芯装配的成表当年仅在天津本地及香港授权表店作试销。此外还有部分去掉自动结构,21钻手动ST7机芯的海鸥表。

回复
路浞2
路浞2 版主 认证表主 8楼
本帖最后由 路浞2 于 2021-4-12 18:01 编辑
进入电子表时代

ST8石英女表
1974年8月开始研发两针电子表。机心序号ST8。1978年研制成功因两针市场面窄未上市。

ST9石英女表
随着国际市场的潮流,海鸥“机转电”研制生产结构简单的ST9,1985年随新潮流而动石英电子表ST9研发成功。由于某种原因,未能正式投产。


ST10石英女表
1985年研发ST10仿西铁城2035石英电子表未上市。


ST11石英女表
1986年首发女式石英电子表研制成功ST11,并陆续发展分别带有日历,双历,星辰功能的ST11R,ST11S等一系列石英机芯。定产并上市。有最高年产350万只。1997年ST11石英电子表上市11年后退市。


1985~1987年,海鸥表持续赞助三届“四国四强女排邀请赛”,此表为当年女排运动员佩戴的ST11机芯的女表。


1989年ST11海鸥石英女表曾获得62届波兹南博览会金奖,这是中国第一只获得国际金奖的手表。


1989年初,老布什做客中国驻美大使馆时,所佩戴的就是海鸥表。


ST12 国产最薄机械女表机芯
1987年2月天津手表厂设计出了一款机芯直径17.2mm 厚度只有2.98mm 的薄型手动女表机芯。这只机芯型号被定为ST12。自1974年天津手表厂研发ST8开始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ST15期间众多型号中只有ST12是机械机芯,正是这只在石英风暴夹缝中生存下来的超薄女表机芯创造了国产制表的一个新记录——当时国产薄的女表机芯!


1987年6月30日试制出10只样机。1988年5月批量生产750只成品表。1988年12月通过市级技术鉴定。至1989年共计生产2万只机芯。然而石英风暴的席卷即便是ST12这么特点鲜明的机芯也未能幸免,在少量投产成品表之后。ST12机芯被淹没在众多石英机芯当中,不再被人提起。


ST13/ ST14/ ST15石英女表
1989年前后,
开始研发男表用ST13石英电子表。未上市。

ST14石英和显视两用电子表。未上市。
其中ST14两针薄型石英女表,是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薄型石英女表机芯。


ST15石英电子表。未上市。


回复
路浞2
路浞2 版主 认证表主 9楼
本帖最后由 路浞2 于 2021-4-12 18:06 编辑
ST16机芯
1997年3月,天津手表厂张兆理、王沄生等设计研制出带双历快拨和自动结构的ST16机芯。机芯径25.6MM,厚度5.55MM(其中基础机芯厚度3.75mm,双历加厚0.55mm,自动加厚1.25mm),21600震频,走时40小时以上,该机新由25个部件173个零件组成,其中有55个零件与ST6通用。

机芯特点:采用中心二轮式的秒簧输出式结构;日历,周历有三挡快拨功能,采用双向上条的自动机构,上链效率高,储能时间长。


之后在该机芯基础上,又先后开发出大日历,周历,月历,年历,星辰,镂空,四针表,24小时能量显示灯20个品种。截止2009年,累积生产1141.68万只。

回复
路浞2
路浞2 版主 认证表主 10楼
本帖最后由 路浞2 于 2021-4-12 18:14 编辑
ST17机芯
2001年4月,天津海鸥手表集团公司李文平,殷李良等组成设计小组,设计ST17机芯,该机芯直径25.6,厚度4.47,21600震频,走时40小时以上。
机芯采用中心二轮式的直传式结构,其中139个零件有93个零件与ST6,ST16通用。

截至2009年,形成手动,三针分离,能量显示,跳时,大日历,飞返日历,周历,月历星辰,镂空等多功能机械表26个品种,累积生产184.97万只。共获得“手表发条能量显示机构”等18项专利,其中实用新型专利6项。
此款机芯主要面向出口市场。


回复
发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