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仰卧起坐 于 2021-5-24 13:06 编辑
大家都说“喜提”“喜提”,可我这次拿到1958银,却没有太多喜悦的心情。
说起来,还是因为去年4月份入手了青铜石板灰,也是人生第一块机械表。颜值实在是高,连带着对今年新出的1958银也充满了期待,加上一直对银饰感兴趣,喜欢银的氧化和质感,这就中了毒。
5月16日专柜通知到货。只有皮带款,表盘和表圈的灰色并不像官图那么饱满,官方说法是“大象灰”,是一种低明度的中性灰,略偏一点暖色,跟深咖色表带倒是挺搭的。至于皮表带细节、透底机芯的打磨以及925银容易磕碰的疑虑,论坛上已有不少评论,不再啰嗦了。
喜欢银饰的朋友都了解,世界上不存在不会氧化的银,区别只在于剩余7.25%的合金成分和个人的体质、佩戴习惯。GOROS的“叶子”成份源自印第安,戴上半年就会发黑,有人痴迷于这种原始野性的黑;而有些925银则会呈现淡雅的浅褐色。我有个同事,银镯子从没摘下清洗过,一直是偏白,很平和的白。帝舵说有秘密配方,拭目以待吧。相比目前全新状态下的银光闪闪,我还是更喜欢氧化后自然的本白。
这款碧湾1958银,总体是低调、简雅、内敛的,不同光线下呈现出不同的的高级灰,加上干净轻盈的银白,在蓝盘、绿盘流行的表坛,算得上“一抹清流”。
非常纠结地敲下这四个字。
实际上,我第二块机械表的首选,也是帝舵的,1958海军蓝。对一块潜水表而言,深邃的蓝,才是正道。可惜是在白银之后中的毒,更深。
青铜热烈霸气、海军蓝有态度不张扬,白银平和温润。
都是一个妈生的,气质再不相同,也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有了青铜和白银,再加个海军蓝,就有些重复了。说到底,还是因为缺钱。
白银,能否在21世纪20年代,真正造就一个时代,恐怕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而青铜,毫无疑问,是担得起时代二字的。
这个角度看,颜值还是逊色不少,只能论气质了哥俩好,都一个模子出来的。传说中的大象灰,据说和某包包的年度主题色一样认证表主用,手太难看购于5天前顺便把第一块青铜的作业也一起交了吧。
青铜石板灰是去年疫情期间购买的,具体就无需赘言了,只简单说说青铜表养护的个人理解。
铜与航海结缘的历史,是青铜成为潜水表材质的历史注脚。那个时代,船舶和潜水装备的关键部位首选铜,是因其良好的耐蚀性,目的就是为了防锈。更何况,军队讲究严明的军纪和严谨的作风,军人把武器当成第二条生命。作为潜水员,一个小疏忽就会葬身大海,怎么能放任战场上的计时器随便生锈?
无论是正本清追源,还是个人审美,青铜表都还是需要细心护理的。
我的秘诀是,用茶水擦拭,因为茶水具有弱酸性。
本人喜欢各类茶器,其中不少和铜相关,小到锔瓷用的铜钉、茶杯口沿的包铜边,大到铜壶、铜建水等等,大家都喜欢铜氧化后与茶渍共同作用形成的醇厚包浆。有个做锔瓷的老手艺人曾经跟我透露,要想让铜氧化速度慢,甚至保有原来的金光,只要在头一个月用软茶巾蘸茶水勤擦就行。
刚买回来时 ,和大家一样,很期待氧化的效果,基本不打理,一直到局部发黑整体黯淡了,才想起茶水保养的方法。当然,最开始的还原是用陈醋,先在局部尝试,效果不错,就各个部位都擦了一遍,基本把发黑的部分都擦掉了,除了犄角旮旯比较顽固的痕迹。陈醋的效果,是整体呈现相对均匀的黄铜色,但色泽暗哑,精气神不足。
之后就天天用软布蘸茶水擦,每天擦上两三遍。要领是茶巾要拧干,别湿漉漉的,擦一遍后,再用干布擦,相当于抛光。靠着茶水的弱酸性,对抗着青铜的氧化和汗液的侵蚀,才逐渐达到现在的状态。
码字有点累了,直接上图。
这还是刚买回来时的全新状态,换了RUBBER的胶带去年湿疹很严重这是一年后,表耳和表圈中间的角落,还留有早前发黑的痕迹,很难清理比较温润了这个角度看还是很养眼的犄角旮旯的地方很难擦,特别是去年换了胶带,严丝合缝的,表耳之间的表壳体 ,经常因为渗进茶渍,有些不均匀的锈迹。不处理保养,就是这种发黑的状态,很难看这是昨天拍的用来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