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老规矩,先来一张和表盒的合影。再来一张合影。红色配色版本可能是目前6007G交货数量最多的一种,毕竟黄色和嫩蓝色,大多数人压不住,不好搭配。我这种服装不修边幅的人,更难办,还是红黑的配合更百搭。一切都在这里了。请注意,没有保卡——这也是老规矩,扣两年保卡。表壳侧面和正面一样,几乎没有什么装饰性的线条,凸显了入门级的能省则省的社会地位。还好,表冠上的PP商标没有被简配掉。6007G系的一大特色,赛车风格表带。表带的背面是真皮的,而且和表盘的点缀色同色。具备快拆生耳——不过这东西快拆有用么?表扣没法快拆,光表带快拆,有啥意义?表带正面,材质感觉应该是纤维材料,但是不像是碳纤维。不过纹路倒是和表盘中央区域的花纹相呼应,都是防滑铁板的那种设计。机芯背透图,之一。请结合我帖子的正文,观察26-330和324的区别。自动坨甩到另一边,再来一张,完工。请注意,三针日历基础版本现在是30石了。变化最明显的中央自动坨轴心区域的特写。这里可以清晰看到新型的LIGA加工的3号轮,以及采用了新专利设计的自动坨联动上链用的打滑齿轮(现在是金色的了)。换个角度再来一张。这个角度上,可以清晰的看到,摆轮头顶上方的位置上,原来的那个金属簧片已经不见了。由于LIGA齿轮的采用,不再需要防止秒针晃动的人字形簧片了。表盘再来一张近距离特写。使用了最新这些年PP最喜欢的时标设计语言,立体数字时标,内侧镶嵌夜光材料。立体感好,在有光线的情况下,视觉效果接近无填充的实体数字时标;无光线下,又像是白色的数字时标,一套时标,两种风味。秒刻度是赛车风格,和6007A不同。和4947G上的324机芯的对比。4947虽然是年历款,但是背透上看和普通的324没有区别,不影响对比。在这个半区,新老两代机芯,视觉上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自动坨换个方位,再来一张。两代机芯的区别,主要都集中在这个半区里。大家来找X!手里的PP们来一个大合影。接下来,打算入一块纯运动款,也该换换口味了。换个阵型,再来一张。非运动款已经有了5块,下一个,约了运动款,但是到货要等明年了。就日元目前这架势,不知道到时候涨价会涨成什么样子……当然了,搬砖的工钱那是不能涨的。还有搬砖的机会就应该谢天谢地。几个月前,终于顺应潮流,入手了一块绿面的男表,GP桂冠42。短暂的沉寂之后,历经10个月的等待,属于我的日常用途的PP男表终于到货了——6007G-010,也就是红色版的6007G。这也是我家的第五块PP。终于,我也有了一块自动卷的PP男表,甚是欣慰。
目前,PP的产品线里,最入门的自动卷金表,当属6007G。5227虽然也是三针单日历的款式,但是它毕竟还有一个开合底盖(军官底),算是比6007G多一个小机关,多少还要复杂那么些许。6007G的设计,基本上就是沿袭了几年前的作为限定版款式登场的6007A-001,当然,表壳材质不再是不锈钢,而是白金,配色和秒刻度的设计也有所区别——整体设计里融合了很多赛车元素,所以秒刻度使用了和欧米茄的赛车款计时表款类似的设计。这里还需要提一下,表盘中央区域的纹路,是模仿的车辆的防滑金属板,过去的老公交车上,在发动机的鼓包附近的地板上等位置,也能见到类似的设计。和车辆上的类似,6007系的这个部分也是压制的,而不是机雕。
不过,6007G和6007A之间,最大的区别,还是本文的主角,26-330机芯。它代替了之前的324机芯。
我过去的作业贴里有提及过,324机芯本质上是从1982年开始就列装PP自动卷表款的老将,一路改进到现在,到了最新的一代,顺应了PP最新的机芯命名规则,改称26-330。命名规则虽然变了,但是很显然的,血脉继承关系是一目了然的——一般人从背透上难以瞬间分辨两者的区别。不过没关系,把我这个作业贴看完,各位就都可以分辨了。
首先,为了那些有意愿刨根问底的朋友,我先准备一个外网链接——里面有完整的技术层面的26-330 vs 324的解析(如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跳过去看。没有心情阅读长篇大论的朋友,可以接着看我的总结,我会尽量写得简洁一些。
https://www.hightime-reviews.com/patek-philippe-26-330-caliber-review/
26-330之于324,有几条明显的改进。
(1)无间隙LIGA齿轮
(2)上链系统的改进
(3)停秒机能
我们把这三个部分逐个拿出来讲解。
首先说说(1)——这个新型的使用了LIGA刻蚀制造工艺的3号轮(间轮)。在我之前的4947G的帖子里,我已经提到了,324机芯为了实现超薄设计,它的秒轮并不在正中央,而是偏置在一旁,对称的另一边是上链的轮系,从而均匀高效的利用机芯的有限的空间,并且控制厚度(防止大量复杂机构都集中在正中央的部分从而导致厚度增加)。这个设计有一个缺点,秒针无法直接安装在秒轮上(因为位置奇葩),需要转接。为了充分利用空间,PP的选择是从3号轮转接一个位于中央的小齿轮(pinion),再把秒针放置在这个小齿轮上,也就是所谓间接秒针(indirect)方式。由于各轮的动作放大比例不同,几乎所有的这种从3号轮转接设计的机芯,对接的小齿轮相比3号轮来说都很小。由于双方尺寸相差悬殊,咬合自然不够紧密,就有了秒针抖动的问题。此时就要设计一个簧片,从垂直方向压住这个齿轮,目的就是增大摩擦力,防止或者减缓秒针前后摆动。生活中常见的西铁城的82系机芯也有类似的设计,如出一辙。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324系机芯的这个缺憾,PP这次采用了LIGA的齿轮,本身有一定的弹簧性,并且在齿尖有一个钩子状的凸起,可以紧密咬住小齿轮,从而物理上消灭了这个转接部分的咬合不紧密的难题。也因此,那个压住小齿轮的簧片就不必存在了。前文有伏笔,簧片压住小齿轮,增加了摩擦力,防止了秒针的抖动,但是同时这个摩擦力也是一个多余的能量损耗。去掉这个设计,就可以节省不少能量,实现能储提高。不过,PP这次并没有选择这么做——PP认为多出来的10小时左右的能储,并没有多大价值,PP的设计师用这部分能量增大了摆轮的摆幅,并且还增大了无卡度摆轮上的砝码的重量,从而实现了能储不变的前提下,明显增强的摆轮总体惯量。无疑,这对机械表的抗干扰性,也就是走时稳定性有帮助,这也是今年PP提高了精度指标到 负1正2 这个范围的内在基础。
补充一句,为了提高耐久性,PP在秒针安装的小齿轮位置增加了一颗人造红宝石(润滑)。因此,324单日历机芯是29石,26-330单日历机芯是30石。
然后说(2)——这个部分如果摊开讲,势必长篇大论。简单说,就是为了防止过度上链的打滑系统使用了新的专利,并且同时应用在自动卷机能和手卷机能的这两个部分上。传统的自动卷机芯,它如果带有手卷功能,那么这个手卷的部分,其实是强制联动到自动卷的轮系的。也就是说用户在手卷补链的时候,会带动自动卷那边的齿轮联动,然后再由自动卷上链部分的打滑机能(本来的功能是防止过度上链)来抵消掉,自然,这个部分是会产生磨损的。上链上满时,再手卷,有些表款的自动陀会轻微晃动,甚至弹跳,就是这个原因。而如果在手卷部分也应用这个可打滑设计,那么手卷时,动力就不会传递到自动卷那边的轮系上,从而避免了这个磨损。
这里有一个附带伤害,需要特别提及。由于全面使用了新的打滑结构,所以比起324机芯,26-330的上链手感多少会更钝重一些——之前的设计并没有这个打滑设计。并且,新型的自动卷打滑齿轮(自动陀中轴旁边的金色齿轮)是开放式设计的,而过去的传统打滑齿轮是封闭的馅饼(盒子)式的(银色)。这样一来,打滑空转时的噪音就不会经过盒子的一层消音处理,空转式的噪声急剧增大。我直接对比了7300的324和6007G的26-330,我非常确信这些区别。
最后说(3)——PP终于顺应潮流,实装了停秒机制。这个机制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创新,就是传统的直接卡柱摆轮的弹簧摆臂。不过,由于前述的3号轮使用了LIGA的弹簧式设计,停秒的冲击也被缓和了,对齿轮组的冲击降低。这也算是PP给出的一个解释吧,为什么使用这个LIGA齿轮之前不给大家准备停秒机能。
再补充一句,为了自动陀安装的更稳固,自动陀的轴心处的固定装置(通俗的说就是盖子),造型也有了新的变化。自动陀的造型也有了些许变化——两侧的缺口,从接近直角的形状,变成了圆弧形。想必这也是针对新的自动卷打滑齿轮做出的举措——调整自动陀的重心位置。
最后,我个人的感想是,PP是着眼于细节,从小的地方持续改进,从而不断完善一个本来就已经被证明是优秀的设计的。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古典和现代并举的改进方式,我非常赞赏。与其搞一些花里胡哨的结构和机能来提高机芯性能,不如从细节着手,不断完善改进,从而从根本上整体提高走时精度。同时,26-330相比324的进步,还是值得赋予一个新的型号的,并不是单纯的多了一个停秒机能而已——当然,毫无疑问,这是最容易确认的区别。
希望PP能尽快完成26-330全面替代324的进程——这真的是有价值的升级。